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王品芝配资十大正规公司
实习生 邵钰倩
开学一个多月了,大一新生们都交到好朋友了吗?你觉得大学期间与伙伴相处,应注意什么?近日,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(wenjuan.com),对1338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,54.9%的受访者认为要学会自省,52.1%的受访者建议保持随和,49.0%的受访者建议磨合差异,适应集体生活,45.5%的受访者建议主动打开自己,多与人打交道。
田叶(化名)在北京一所高校上学,她觉得与同学相处最重要的是同频,大家有聊得来的共同话题,相处起来比较舒服。田叶不太愿意接近性格比较强势的人,觉得这类人在交往中容易一直处于主导地位,不给别人表达自我的空间。“人与人相处是有来有往的,保持随和很重要,要让别人感受到你是愿意接受不同观点的。”
中山大学本科生赵旭彤觉得,大学生之间相处时最重要的是互相尊重,有边界感。大家从五湖四海聚到一起,会有很多不同,面对这些差异,要相互尊重、有包容心。“也要有边界感,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,应给彼此留一点空间”。
参加工作不久的90后张扬非常喜欢跟积极、有能量的人交往,“工作中难免有压力,但看到一些人始终充满热情,就会不自觉被带动,自己也积极起来”。张扬认为,大学生要展现自己活力的一面,展露真实的自己,体现大学生的青春面貌。“当你非常积极阳光、有感染力的时候,会吸引到更多朋友。”
大学生与同学相处还要注意什么?43.2%的受访者认为要学会适当迁就,包容别人;38.9%的受访者认为要尊重自己,学会说不;21.7%的受访者建议学会赞美和鼓励他人。
“大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,如果不多接触一些不同的人和事,就容易没有判断力,没有办法判断自己到底对什么人、什么事情感兴趣。”赵旭彤建议大家不断尝试。
“我觉得性格、爱好与自己相同的人,在某种意义上是自己的复刻,可能会跟自己有同样的困惑和纠结。”赵旭彤比较喜欢结交和自己性格不同的同学,“在我需要帮助时,他们可以给我一些不同视角的建议”。
调查中,71.6%的受访者认为大学期间要勇于结交不同性格的朋友,探索更多可能性。
田叶说,如果想找跟自己同频的朋友,可以多参加感兴趣的社团,也可以尝试先在网络上交一些同好朋友。“比如我喜欢某部动漫,可以先在网络上留言评论,有人跟我互动后,再多接触,慢慢发展为线下的朋友。”
“我的室友比较善于聊天,我先跟她建立了比较好的关系,然后再向外围延伸。”田叶建议,先从身边适合开启社交的群体入手,拓展社交圈。
赵旭彤认为,大学生在适应新环境时,可以多在群体中寻找共性,以便更好地融入集体,但也不要忽视个体差异,不要为了迎合一些人而委屈自己。“对于大学新生,我的建议是多尝试、多社交,多探索自己的道路,不要人云亦云,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——无论是一项艺术、一项运动还是未来的职业方向,我觉得都很重要,要让自己的每一天过得充实、有价值。”
受访者中,在校大学生占41.5%。男性占43.9%,女性占56.1%。#读数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配资十大正规公司
申银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